English  •  한국의  •  日本語

景区单日最大承载量为10000人  瞬时最大承载量为3800人   【查看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 景区动态 >> 浏览详细内容
里下河文学论坛在景区召开
字缩小 】 【 字放大 浏览次数: 2177 次 来源: 本站编辑

  里下河地区,这个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泱泱平原,源源不断地生长出一茬又一茬的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诗人,他们将思想和情感灌注于笔下的诗性故乡。这个在全国影响力逐渐凸显的创作群体,被称为“里下河文学流派”。
  10月18日,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在泰州秋雪湖国际写作中心揭牌。作为里下河水乡的门户,泰州高高擎起这面文学大旗,体现了城市高度的文学自觉和文化担当。未来的泰州,将努力打造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平台,加强里下河地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形成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跨区域文化发展新格局。
  打造里下河文学 研究中心平台
  18日上午,在泰州秋雪湖国际写作中心,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共同为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揭牌。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与泰州市文联联合成立,中心将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中心研究顾问和特约研究员。市文联主席刘仁前介绍,中心成立后,将充分发挥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对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以及宣传推介,深入挖掘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价值与内涵,进一步提升泰州乃至江苏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我们将策划出版中心研究刊物《里下河文学》年刊,内容主要包含作家创作与作品研究;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并在国家级重点文艺报刊进行深入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里下河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每年举办一次地方性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策划出版里下河文学流派系列丛书,该丛书包含作品与研究两大部分,目前,首批已推出一套10本中短篇小说创作丛书;以打造里下河文学流派品牌为主题,立足于文学研究,策划研究课题和项目。”刘仁前说。“里下河”主要包括扬州、泰州、盐城、南通等地。这四个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连、文化相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的泰州,如何发挥“里下河文学流派”发展中的区域作用,并使“里下河文学流派”成为地区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刘仁前表示,市文联将利用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平台,加强里下河地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形成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跨区域文化发展新格局,“我们将跨区域成立项目策划研究小组,四地联手合作,共同策划、申报研究项目,通过合作,力争做大做强区域内的特色优势文化,使其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待更多文学 作品搬上屏幕
  在当今文学与影视频繁联姻的时代,许多文学经典被搬上大银幕。那些文学中的地理,由此引来外界关注的目光。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著名演员吴若甫主演的4集电视连续剧《秋雪湖之恋》,就让全国观众领略到秋雪湖“比白雪还轻柔”的芦花之美,和里下河这片土地上的隽永的人性之。1970年,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原作者胡石言曾被下放到泰州红旗农场,专事养猪。上世纪80年代,离开泰州后的胡石言,用深情的目光回望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农场,回望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并由此创作了《秋雪湖之恋》。这篇根植于里下河这片沃土中的小说,1983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爱萍将军专门为改编拍摄题写了片名。如今,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以原红旗农场为主体,总面积12平方公里的秋雪湖风景区因此得名。丰厚的人文积淀,美轮美奂的风景,秋雪湖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游客们的朝圣地。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故乡。而一个作家审美观念的养成,必然发轫于他的故乡文化。故乡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山川河流、鸟语虫鸣、鸡啼狗吠,会时常“顽固”地走进他的作品,构成了他写作的细节。毕飞宇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描述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一条船、三个人,在斑驳的老船上,在开满油菜花的阳光下,演绎的一段旷世真情。小说中,“兴化”像一块顽固的胎记隐在字里行间。2012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选择在兴化拍摄。2013年,该片在第三十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兴化这片土地上,铺天盖地的金黄,由此进入了国际视野。如果说,胡石言、毕飞宇们的创作从文本到荧屏,是无心插柳的话,那么今天,借助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的平台,积极鼓励、扶持,并推动作家的创作,则是有心栽花。“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作品,能够借助影视媒介的强势传播作用,从而达到宣传泰州的目的。”刘仁前说。
  众议里下河派
  王干(《小说选刊》副主编)
   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管理依靠乡贤,依靠社会伦理道德。里下河文学作品呈现出的乡村伦理变迁,有助于我们观察时代的变迁。
  费振钟(施耐庵文学院院长、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
  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汪曾祺只写生活中的乐观、和谐的一面,他的作品体现了里下河这块区域中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力量。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里下河这批作家,无论是留在本土的,还是走出去的,作品都呈现出对变动中的乡土中国的关注,和“文革”以及改革开放中乡村伦理的变革,这在中国乡土写作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鲁敏(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里下河文学是我们进入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按钮。里下河文学中的自然风光、社会风貌和伦理变迁的描写,是研究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切片。              【流派由来】
  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高邮籍作家汪曾祺以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复出文坛,在随后的30余年间,在高邮邻县包括泰州、扬州、盐城、南通等地,一大批生于里下河、长于里下河的作家相继登上文坛,形成里下河作家群。众多优秀作品先后问鼎全国重要文学奖项,特别是毕飞宇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王干、吴义勤荣获鲁迅文学奖,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批作家的地域文学创作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一个充分体现文学地理特点的文学流派——“里下河文学流派”逐渐形成。

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卢佩民致辞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共同为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等领导为专家学者颁发研究顾问和特约研究员聘书

 颁发聘书现场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讲话

研讨会现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
主办单位:泰州海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泰州秋雪湖生态景区管委会
旅游热线:0523-81566789 邮箱tzqxhfjq@163.com
苏ICP备2024133674号 技术支持:魏蜀吴网络